首页 > 新闻中心 > 投资合作

本土酒店:境内御敌 境外出击

2012高端酒店业特别报道之二 本土酒店:境内御敌,境外出击

2012年无疑是中国酒店业“中国风”吹得最狠的一年。跨国酒店集团不断在中国推出本土化品牌,而实力强劲的本地酒店行业,开始迈出国门收购海外资产。

“无论国际化还是本土化,实际上都是商业化的结果。” 金陵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雪明对此现象分析说。

或许有一个事实可以确信,在经历与跨国酒店集团的多年市场交锋之后,本土酒店已有足够自信不再临渊羡鱼,而开始退而结网。

本土酒店无惧国际品牌本土化

“2012年金枕头论坛”提供的价格指数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游客在海外酒店平均消费已达到世界第六位、2015年中国旅游收入将达到2.5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似乎无论“出去”还是“进来”都能分得一块蛋糕。

不过,谁来切分蛋糕,现在还是个问题。是国际酒店本土化战略觅得先机,还是根植地方的酒店保有传统优势?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酒店早于1983年就在北京落户了,但至今仍有很多国际酒店没有学会本土化。什么是本土化?比如说在丹东开酒店,你就不只要懂中餐,还要知道那里人爱吃海鲜,东北菜和朝鲜菜可能更受欢迎。了解当地顾客的喜好,明白本土化不是代表一个中国,而是代表一个地方。”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Mr.llja poepper对此感触颇深。

而法国雅高酒店管理集团东南亚及东北亚首席运营官马睿则认为自己的本土品牌现在做得还不够好,“虽然我们希望把国际品牌深深地植入到人们心中,但我们永远也做不了百分之百的纯正中国”。

相比面对国际品牌攻占完一线大城市,转身投入二三线城市的举措,国内酒店品牌倒显得冷静许多。

开元旅业集团董事长陈妙林对此趋势显得不以为然,“近十年前我们就在向香格里拉学习,现在也是。但有一点,国际酒店品牌做它的市场、我们做自己的市场。做酒店首先是定位。如果你的酒店开在一二线城市、有足够的客源和资金请到国际酒店品牌管理,我当然也会请。但如果是开在二三线城市,甚至是三四线城市,70%以上客源都是中国本土消费群的话,我认为请一个国际酒店品牌管理不一定有优势。”

以江浙一带度假酒店最集中的千岛湖为例来看,七家现存的五星级酒店中只有一个本土品牌。陈妙林对此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虽然只有我们一家本土酒店,但几年下来不管平均住宿率还是平均单房收益率,没有一个国际品牌能够超过开元。这就是定位没定好:如果你定位98%以上都是中国客人,那为什么一定要盯老外品牌呢?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业主请一个国际管理公司,且不说费用成本巨大,关键是很多优势体现不出来。据我了解,去年国际品牌管理公司管理的餐饮收入只有32%左右,而开元所有酒店平均餐饮比例都占63%左右。国际品牌酒店中餐饮做得最好的是香格里拉,其他没有超过35%以上的。”

本土品牌海外开店喜与忧

除了守住本土市场,资本雄厚的开元旅业正在探索海外扩张的商业路径。“我们在法兰克福收购了一个酒店,想做个尝试。市场调查显示,中国人每年去法兰克福参加各类会展的人数就达到60万,而且中国四大航空公司都经法兰克福,这在客源稳定上就更有保证。其实中国本土品牌到海外做酒店大有优势,以餐饮为例,我去法兰克福几个中国餐馆看了看,没一个像样的。此外,中国人在外面开一个酒店,还有人情的优势。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风险,我们在国内做得轻车熟路,到了国外就是瞎子趴在烂田里,可能走不出来。人工成本、税收都要适应新的核算体系,但凡事都有第一步,谁先走出去谁就多一片市场机会。”陈妙林信心十足。

而陈雪明对国人海外开酒店的态度则明显保守了许多,“之前出去实践的都已经撤回来了:核心就是人才问题。这不是指简单的服务型人才,而是我们对当地政策法规还不够了解,如果稍微不注意就会引来大风波。这方面谁也没有信心。目前从商业价值考虑,到海外收购酒店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对国人来说资金从来都不是问题。但论及在国外经营一个酒店,我们必须重新考虑客源:它是一个多客源的组合,一方面有国际客源给到你,另外一方面还有当地人。让当地人住中国人管理的酒店,这个我想象不出。”

正如国际品牌本土化,似乎不只是增设一桌中国菜肴那么简单。中国酒店出击国外市场,还必须经过内功深厚的积累。

编辑推荐:
{dede:field.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