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务投资 > 投资顾问

“旱涝保收”再遭质疑

 


 

  去年64家公募公司巨亏5004亿元,然而,公司继续旱涝保收,依靠当年计提资产0.6%-1.5%不等的管理费,64家公司去年轻松收取管理费288.6亿元。

  近几年来,公募的收费模式年复一年地被质疑,关于制度创新及收费模式改革话题再次也一次又一次地被业内人士所提及。虽然业内对于浮动费率和固定费率模式利弊讨论已久,但多位专家学者将规则改变的焦点集聚在中国公募行业发展的变化上,认为行业规模的变化将带来制度创新的机遇。

  好买执行董事兼CEO杨文斌表示,国内的管理费率是跟着国际水平走的,目前美国规模巨大的共同特别是股票型的管理费率水平为1.2%左右,因此从国际惯例看,中国的公募管理费率调整空间不大。

  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指出,在我国公募发展初期,保持较高的管理费率是在鼓励公募扩大规模,但在业迅速扩张之后,现在不需要如此之高的管理费率来向行业“输血”,必须改变对只收费不管挣钱的“拔毛”机制,探索在维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扩大对公司的浮动考核机制,以此更符合实际地保护投资者权益并约束管理人。

  从1998年中国第一只规范运作的证券投资——开元募集成立到2011年末,中国公募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从零上升到2.1万亿元。对此皮海洲对记者说:“中国业不可能一辈子不‘断奶’,公募不能依靠与中国国情、中国市场不符的高管理费率模式无限生存下去,必须结合投资回报进行业绩计提。”

  而另一方面,随着阳光私募、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门等竞争对手的兴起,在市场化竞争条件下,是转型升级为具有高度责任和投资能力的资产管理机构,还是逐步与、券商这个“收费联盟”走向没落?

  “很多基民看到公募在自己公司之间以及与证券公司之间有利益输送,非常容易就会选择,现在买公募的人越来越少。”吕随启说,“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要市场化就要法治化,打击内幕交易、老鼠仓和利益输送是市场化竞争所要求的。”(杨毅沉)

编辑推荐:
{dede:field.title/}

推荐